健龙科技特聘医学专家的无私奉献精神-凯发k8娱乐真人平台
退休后免费接诊患者已10年 私人电话成“急救热线”79岁老院长义诊“不打烊”(组图)
渤海早报记者王英
今年79岁的李德华家住开发区,退休之前,任天津港口医院院长,也是胸外科主任医师。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,李德华拒绝了一些私立医疗单位的高薪聘请,坚持走义诊之路,他说,“我需要钱吃饭,也有经济需求,但是钱对我而言,够用即可。”如今,他是开发区志愿者协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,也是滨海新区最年长的“奥运火炬手。”
为尽孝离京赴津
李德华祖籍山西,曾在北京医科大学(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)求学。大学毕业后,他留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,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,从事眼科。
1979年,李德华和妻子辞去北京的工作,应聘到天津。在当时,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待遇,留在北京远远胜于跳槽天津。谈及原因,李德华淡然告诉记者,他的妻子是天津人,且是家里独女。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,他的妻子越发感到老人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,于是和李德华商量回到天津。当时,恰巧天津港口医院扩建,需要大量医务工作者,李德华便和妻子应聘到天津港口医院。次年初,李德华被选为港口医院院长,且一直在院长的岗位上工作到退休。
10年坚持义诊
1998年,李德华从港口医院退休。2000年,李德华和家人搬到开发区第三大街居住。2003年,他加入开发区志愿者协会,成为志愿者协会医疗组中的一员。从2004年开始,他每周三上午都会到义诊室为市民义诊,如今已坚持了10年。很多患者慕名前往,甚至有外地的患者专程到天津找李德华诊疗。
为方便患者咨询,李德华把自己的手机号和家里的电话号都告诉了患者。“电话号码快成急救热线了,晚上接到咨询电话是常事,已经习惯了。”李德华说。除了在固定时间义诊外,古稀之年的李德华有时还会到现场参与急救。有一天,已经是夜里10点多,李德华突然接到居民求助电话,说家人发病。李德华放下电话带上急救箱打的急奔患者家。经诊断,病人情况危急需入院治疗,李德华立即给港口医院打电话叫来急救车。急救车到后,他又协助家属搬运患者等,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才回家休息。事后,病人家属告诉李德华,病人被确诊为急性低血钾症,严重的话会影响心脏功能,十分危险。幸亏抢救及时,病人转危为安。
退休医生闲不下来
虽说已退休,但李德华每天的日程表照旧安排得很满,义诊、讲学等让他每天都很忙碌。“每天都有活动,只有周六周日稍微空闲一些。”如果不是李德华告诉记者,记者很难想到这些活动都没有报酬,“其实也不能说是一点待遇也不享受,有的活动结束后已经到午饭时间了,活动组织者会安排我吃一个简单的工作餐。”李德华笑着告诉记者。